[news:title]
从成因到预防,科学应对“沉默杀手”
一、压疮的致命威胁:为何需高度警惕?
压疮(又称褥疮)是一种因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的皮肤或皮下组织损伤,初期可能仅表现为红肿或疼痛,但若不及时干预,可能迅
速进展为深部溃疡、坏死,甚至引发败血症、骨髓炎等致命并发症。据统计,长期卧床患者中压疮发生率高达20%-30%,康复期患者
因活动能力受限,成为压疮的高危人群。这一“沉默杀手”不仅延长康复周期,还大幅增加医疗负担,亟需引起患者、家属及医护人员的
重视!
二、压疮如何产生?——四大“隐形推手”
1. 持续性压力:当皮肤及皮下组织长时间受压(如卧床或久坐),局部血液循环受阻,细胞缺血缺氧,*终坏死。骨突部位(如骶
尾、足跟、髋部)*易受累。
2. 摩擦力与剪切力:患者体位移动时,皮肤与床单、衣物摩擦,或肌肉与骨骼因重力产生剪切作用,加速表皮损伤。
3. 潮湿环境:汗液、尿液等浸渍皮肤,削弱屏障功能,增加感染风险。
4. 营养不良:蛋白质、维生素缺乏导致皮肤修复能力下降,加速压疮形成。
三、高危人群与发生背景:谁更需防范?
压疮并非偶然事件,其发生与以下背景密切相关:
长期卧床或坐轮椅:如脊髓损伤、术后康复、中风偏瘫患者。
感觉障碍或行动受限:糖尿病神经病变、昏迷患者无法感知疼痛,难以及时调整体位。
慢性疾病影响:贫血、低蛋白血症、血液循环障碍等疾病削弱组织修复能力。
护理不当:未定期翻身、清洁不到位或使用不合适的护理垫,均会加剧风险。
四、科学预防:六个“勤”字诀筑牢防线
预防压疮的核心在于“减轻压力、减少刺激、改善营养”,具体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六点:
1. 勤翻身:每2小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,使用气垫床或减压敷料分散压力。
2. 勤清洁:每日温水擦洗皮肤,及时清理汗液、排泄物,保持干燥。
3. 勤检查:每日观察骨突部位皮肤颜色、温度及完整性,发现红斑立即干预。
4. 勤按摩:轻柔按摩受压部位(避开红肿区域),促进血液循环。
5. 勤整理:保持床单平整无褶皱,避免摩擦损伤。
6. 勤补充营养:增加蛋白质、维生素C和锌的摄入,提升皮肤抵抗力。
五、警醒与行动:早防早治,守护生命质量
压疮的预防胜于治疗!对于康复患者而言,家属与护理人员需将预防措施融入日常照护细节,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(如糖尿病、
心血管疾病),定期接受专业评估。一旦发现压疮早期迹象(如局部发红、水疱),需立即针对性处置,避免延误*佳干预时机。
压疮虽险,却非不可战胜。唯有提高认知、科学应对,方能将这一“隐形杀手”扼杀于萌芽!
关爱健康关注生命---褥疮压疮康复在线V信kyrrc120